close

乳癌患者歐小姐年約四十,癌細胞轉移到肝臟,長了將近十公分大的腫瘤,腫瘤大到幾乎把整個肝佔滿,當時歐小姐被該醫師宣布放棄治療,只好轉院接受其他治療,由於歐小姐是有Her2/Neu陽性表現的患者,這樣的患者多半對於傳統的化學治療療效有限,因此在接受了多標靶治療四個月後,歐小姐十公分大的腫瘤,消除到只有3.6公分大小,每多活一天,歐小姐都覺得自己是撿到的!  

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戴承正表示,台灣婦女乳癌的好發年齡多集中在40到50歲,不過,40歲以下的患者,有愈來愈多的情形,可能和飲食習慣或基因有關,值得注意的是,像歐小姐這樣的乳癌轉移,臨床上十分常見,占了將近三分之一,包括骨骼、肝臟、肺臟和腦部,都是常見的轉移部位,乳癌的治療,除了傳統的手術,放射線治療以及化學治療外,標靶治療是抗癌的主流,因為標靶藥物具有能更準確殺死癌細胞,對患者身體負擔減少,副作用低的好處,目前臨床上使用的標靶藥物大致可分為3大類:  

第1類:是針對癌細胞表面抗原單株抗體的標靶治療,利用針劑施打進身體裡,找到並鎖定追蹤癌細胞的特定接受器,不斷附著結合,避免刺激癌細胞持續分裂增生,以抑制癌細胞生長、最後死亡,像是賀癌平。 

第2類:為新生血管抑制劑,訴求以「餓死癌細胞」為主,例如最初適應症為大腸直腸治療的「癌思停」,即屬於此種標靶治療法。  

第3類:則為阻斷癌細胞傳遞生物訊息的小分子藥物,以去年3月FDA核准口服用藥lapatinib 上市,最為有名,Lapatinib,臨床試驗初步顯示對乳癌之腦部轉移有5% - 8%的反應率療效,目前國內正在進行同情性給藥治療計畫。 

雖然標靶藥物有三大類,但是戴承正預期未來會是以多標靶治療為主,研究顯示,癌症用藥的套餐趨於多樣,包括標靶藥物與傳統藥物併用,或是新藥本身就有多標靶的療效,可望提升療效以及增加活命的機會,像是多標靶的藥物「癌思停」與乳癌標靶藥物「賀癌平」併用的雙重標靶治療乳癌、「癌思停」與口服肺癌標靶藥物「得舒緩」併用的肺癌療法,研究顯示,比單一標靶藥物縮小腫瘤大小,以及延長存活時間,都有顯著的效果。  

各種新興標靶藥物問世,標靶治療也成為近10年的抗癌主流,但是,標靶藥物昂貴的費用仍然令許多病人咋舌,依照不同的標靶藥物,一個療程可能高達百萬元,戴承正也指出,由於現在科技仍無法控制基因,因此必須藉助藥物退而求其次的改變基因,等到基因治療發展成熟後,也許下一個10年就會取而代之。

from 聯合新聞網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nticancerinf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