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吳金洌表示,肝癌及肝內膽道癌為我國第二大癌症死因,僅次於肺癌。肝內膽道癌又屬肝臟內膽管癌變,早期很難察覺,只能以手術切除方法治療。
|
吳金洌表示,肝癌及肝內膽道癌為我國第二大癌症死因,僅次於肺癌。肝內膽道癌又屬肝臟內膽管癌變,早期很難察覺,只能以手術切除方法治療。
前總統陳水扁自覺腹部有硬塊,排便習慣改變,擔心自己罹癌。對此,新店慈濟醫院肝病中心教授林憲宏指出,腹部如出現硬塊,確實不正常,但單憑自己的感覺並不準,應該讓醫師觸診,接受超音波、電腦斷層檢查,就可確實診斷。
林憲宏表示,早期肝癌並無症狀,患者幾乎沒有任何異狀。一般來說,必須等到晚期,肝臟腫瘤較大,才會摸到硬塊,同時還合併黃疸、腹水,甚至吐血等症狀。
|
這篇研究已發表在「臨床腫瘤醫學期刊」,陳建仁說,此模式可作為病患追蹤及治療參考指標,不過,模式是利用30到65歲B肝帶原者做出來的,不適用於30歲以下者。
問:我父親79歲,有輕微肝硬化,檢查出一顆4公分大小的肝腫瘤,切片證實為肝細胞癌(HCC),接受靜動脈栓塞及電燒治療,目前在門診追蹤。請問家父可以接受標靶藥物治療來加強療效嗎?如果是自費,需要多少錢?必須治療多久?有何副作用?(彰化郭小姐、48歲、家管)
答:許多人對標靶治療都存有一種迷思,以為標靶藥物是萬能的,其實以治療末期肝癌的標靶藥物為例,臨床證實,平均只能延長患者兩個月存活期。
肝癌生長的型態與病患存活率有關。中醫師陳玫妃表示,肝癌細胞的生長非常快速,大約3到4個月就可成長一倍。若是邊緣較不規則,或有生長至血管內,存活機率更是降低,癒後也較差。在傳統中醫治療可減輕「疼痛」,用藥仍應依照辨證原則。
中醫師陳玫妃表示,肝癌細胞通常不到1公分的腫瘤會發展成5公分的規模,僅需半年的時間,但是症狀卻發作的很慢。若是邊緣較不規則,或有生長至血管內,存活機率更是降低,癒後也較差。所以肝癌是所有癌症中死亡速度最快、死亡率最高的,癒後又較為差的。常見B型肝炎與肝硬化轉換而成。其他如長期的酗酒以及黃麴毒素,或常吃醃漬的東西,如亞硝酸胺,或其他藥物,都有可能導致肝癌。患者常見的症狀有腹部悶脹、疼痛、可摸到硬塊、常腹瀉、身體消瘦、無力、發熱、咳嗽、胸悶、肝、脾腫大、黃膽。
國內B肝帶原者超過300萬人,其中200萬人e抗原呈陰性,傳染力較低,病毒複製能力也較差,許多患者因此不當一回事。但長庚醫院一項長達20年的追蹤研究發現,e抗原陰性且肝功能指數超過80以上,仍可能變肝癌、肝硬化,國內這樣的病患約60萬人。
林口長庚肝病研究中心主治醫師葉昭廷表示,B型肝炎帶原者可以區分e抗原陽性與陰性兩群,e抗原陽性時,B型肝炎病毒複製力與傳染皆高,易罹患肝硬化與肝癌,是屬於高危險群的病人,病人較有警覺,較常定期回診。
【解答/台大醫院肝膽胃腸科醫師劉俊人】
Q:我罹患肝癌,家人對此深感疑慮,請問共用碗筷、菜肴、牙膏、面盆、浴缸、馬桶、衣物清洗或身體接觸等,是否會傳染?可以幫家人切水果、擠壓果汁嗎?浴後餘水沖洗馬桶,會有病菌遺留嗎?能有性生活嗎?精液是否帶有病毒?傳說牛樟芝可治癌症,但市面上廠商很多,哪一種效果最好?(元氣讀者)
【諮詢醫師/林口長庚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林成俊】
問:我父親今年52歲,是B肝帶原者,平常都有按時就診服藥,今年年初做健康檢查,結果卻發現肝癌末期。醫師建議先做化療看看成效如何,但是我查了好多資料,都說效果不大。
一位在證券業日進斗金,另一位是文化創意業者,前康和證券董事長鄭世華和華陶窯窯主陳文輝,都在罹患肝癌後,瞭解到應將健康擺在人生第一位。
昨天是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14周年慶,鄭世華和陳文輝站出來告訴大家,重視肝臟定期檢查,得了肝癌配合治療,一定能戰勝病魔。
肝癌在台灣十大癌症死亡率排名第二,有百分之十八的成年人是B型肝炎慢性帶原者,是肝癌的潛在患者。四位中央研究院院士組成的研究團隊,已經找出預測B肝轉變成肝癌的新指標,目標鎖定B肝病毒的基因型,及B肝病毒DNA的突變。
四位院士是廖運範、陳定信、陳培哲及陳建仁,研究歷時十二年,是長時間、大規模的「前瞻性世代追蹤研究」,成果將刊登在最新一期「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期刊」,並且是主編推薦論文。
市售蜆精種類繁多,喝了真能保肝嗎?
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內科楊中賢說,蜆精含有支鏈胺基酸,代謝後不會產生阿摩尼亞,對於肝火旺、口乾口苦的人,喝蜆精能袪熱利濕,降肝火;研究也證實,喝蜆精對於降低血中GOT、GPT,確實有幫助。
22歲的小朱,大學畢業,好不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,就在公司新進人員例行健康檢查中,他才知道自己是B型肝炎帶原者。找到工作的興奮感,突然一掃而空,他開始擔憂自己會不會轉成肝硬化、甚至得到肝癌…
|
究竟肝炎帶原者與「肝炎、肝硬化、肝癌三部曲」之間是否劃上宿命的等號?未必然。專業消化內科醫師指出,只要保持身體持續處在「健康帶原」的狀態,並且勤於定期追蹤,健康帶原者不必然會得到肝硬化與肝癌。
踏入政壇前,高金素梅是活躍於演藝圈的明星;民國82年主演李安執導的「宴」,把她推向了演藝事業的高峰。民國85年投資的「梅林婚紗」大火,讓她歷經人生的低潮。不過對她影響最大的,莫過於民國88年,她34歲時,被醫生診斷出罹患肝癌。
B肝帶原者 高中時驗出
根據衛生署最新公布96年十大主要癌症死亡原因中,肝癌佔據男性癌症十大死因第一名,同時是女性第二名,台灣去年死於肝癌7809人(男性5650人、女性2159人),等於是每天平均超過21人死於肝癌。
96年肝癌死亡男性近8成集中50歲以上,女性逾8成集中於60歲以上。
標靶藥物效果雖好,但仍有抗藥性問題,新光醫院最近合併了標靶用藥及螺旋刀放療等治療方式,治療了10多名肝癌末期患者,效果相當不錯,腫瘤明顯縮小了,對於無法開刀的肝癌患者來說,是另一項新選擇。
新光醫院腫瘤治療科主任季匡華表示,螺旋刀是一種放射線治療,以螺旋式多角度方式來計算使用劑量,結合電腦斷層影像導引放射治療,區分正常細胞與癌細胞的角度可以多達51個。
|
台北榮總癌病中心主任顏上惠說明,釔90微球體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(SIRT),1987年由澳洲癌症研究學院發展,2002年獲得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(FDA)核准使用於大腸直腸癌之肝轉移,2003年歐盟核准使用於無法手術切除之肝癌病患。
2001年,石英發現肝臟最下方長了腫瘤,割除後休養一段時間,又繼續拍戲,結果很快因為猛爆型肝炎再度入院。幸好兒子換肝給他,現在的石英已和健康人沒兩樣,只是提到花了200萬元打免疫球蛋白時,他笑說:「我打了一輛賓士在身上哦。」
石英是B肝帶原者,他不喝酒,但長年拍戲熬夜,對肝是不小負擔。此外,他愛吃生魚片這類生冷食物,有次跟陳松勇到高雄旗津拍戲,特地去找一種紅面公鴨,請人宰殺後取血,再用那鴨血泡米酒喝。
南部鋼鐵大王林義守,13年前罹患肝硬化並惡化成肝癌,切除後兩度復發,最後換肝重拾健康,這段長達五年的生死交關路,他靠的是做生意練來的「勇敢面對」的哲學。
有一年燁聯正投下百餘億建廠時,遇到水災設備全淹,很多員工急到痛哭。林義守說:「我認為哭也無濟於事,重要的是如何善後,且積極做好預防。」他把這個哲學用在抗癌上,結果勇敢戰勝病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