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|
台北榮總癌病中心主任顏上惠說明,釔90微球體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(SIRT),1987年由澳洲癌症研究學院發展,2002年獲得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(FDA)核准使用於大腸直腸癌之肝轉移,2003年歐盟核准使用於無法手術切除之肝癌病患。
昨天在台北榮總接受治療的是大腸直腸癌的肝臟轉移患者劉小姐,該院消化系統放射科主治醫師李潤川說明,劉小姐39歲,但腫瘤細胞分化很差,屬於癌細胞中的「大流氓」,第一、二線化療、標靶治療皆失敗,因此以專案申請方式採用釔90微球體的新療法。
李潤川表示,體外放射性療法是讓放射線穿透身體,傷害癌細胞的同時,正常組織也難倖免,釔90 微球體療法則直接進入肝臟血管,進入負責滋養腫瘤的小血管,釋出放射線,可以專門打擊肝癌細胞。
他說明,幾百萬個放射性元素釔90的微球體,直徑僅有頭髮三分之一,醫師在患者鼠蹊部做小切口,由放射科醫師透過X光,將導管置入肝臟,將釔90微球體從導管注入,透過血液直接傳送到肝臟腫瘤。
|
釔90微球體療法目前還在人體試驗階段,國外通過人體試驗後,每次費用大約要台幣60萬元。榮總月底將再於一名甲狀腺轉移肝臟患者進行治療,整個人體試驗計畫預計還要收案7到10例。
rom 聯合報 2008.01.19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