迷思1/癌患變瘦是必然的,主要是治療導致體重減輕,不必太在意?
奇美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吳鴻昌表示,除了放射、化療造成口腔潰瘍、惡心,讓人食欲不佳、體重下降;癌細胞與正常細胞爭搶營養,病體對抗腫瘤消耗體力;食道、胃等消化系統的癌症影響養分吸收,都是病人消瘦的原因。
迷思1/癌患變瘦是必然的,主要是治療導致體重減輕,不必太在意?
奇美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吳鴻昌表示,除了放射、化療造成口腔潰瘍、惡心,讓人食欲不佳、體重下降;癌細胞與正常細胞爭搶營養,病體對抗腫瘤消耗體力;食道、胃等消化系統的癌症影響養分吸收,都是病人消瘦的原因。
癌症病患因治療緣故,許多人常胃口不好、食不下嚥,導致體力差,較易生病,或無法再接受治療。專家表示,癌友吃得少,飲食方面應食用高營養密度食物,以免營養不良而沒體力抗癌、影響健康。
營養高密度 重質不重量
1. 少量多餐:訂下進食時刻表,若感覺饑餓時,可隨時進食,三餐勿過飽,每1-2小時可吃少量正餐或點心。
2. 變化調味:烹調方式應多樣化,佐以溫和的調味料,豐富食材風味,以增加食欲。
「營養狀況是決定患者生命長短的重要因素。」吳鴻昌強調,營養好的患者,住院期也較短。他常告訴患者,盡量吃,能吃多少就吃多少,各種食物均衡吃,沒有哪種食物「特別好」,只要不讓體重大幅下降、體力變差,治癒或穩定病情機會最大。
他說,坊間有針對特定腫瘤設計的營養品,售價不低,經濟許可時使用無妨,但沒有必要特別補充。
您知道癌症病人的營養攝取不足,對於癌症治療過程有很大的影響嗎?營養不良與體重減輕是腫瘤病患常見的營養問題,因為營養不良的癌症病人,常常無法接受積極的治療,也很容易會增加治療的合併症及感染率,減低放療或化療的治療效果,甚至會降低癌症病患的存活率。
台灣癌症基金會與台灣東洋癌症科學發展事業群於7月19日、8月2日以及8月29日,分別於署立台北醫學大學雙和醫院、台中榮總及台南成大醫院舉辦了「營養行家‧抗癌專家」腫瘤營養講座,教導癌症病友們正確的營養與飲食觀念,還有身為準備食材的家屬,應該要如何烹調,才能吃得健康,獲得均衡的營養補給,進而提升癌症病患的治癒率及存活率。
癌症治療很折磨人,許多癌症患者深受「疲憊症」之苦,署立雙和醫院臨床研究發現,黃耆萃取的多醣成分,具有雙向調節免疫功能,可使免疫及細胞功能趨於正常,改善紅血球、白血球及血小板的造血功能,進而有效改善癌症患者不適及疲勞症狀,讓癌友較願意繼續接受治療。
長期致力緩和醫療的雙和醫院副院長賴允亮表示,許多癌症患者深受「癌因性疲憊」之苦,因癌症治療造成生理、情緒與認知功能的持續耗竭,這類疲憊無法藉由休息獲得緩解,對患者的影響甚至超過疼痛、暈眩與憂鬱。「癌因性疲憊」在癌症診斷初期就可能會出現,末期癌症患者的癌因性疲憊盛行率,高達6至9成。
「聽說做化學治療的人不能吃生的東西,連水果都要煮過,這是真的嗎?」這是很多癌症病人和家屬的疑問。其實,化療患者接受治療期間,由於白血球數值下降,注意飲食與必要時限制外出,都是為了避免感染。
癌症病人化療後容易感染,主要原因是攻擊癌細胞的化療藥物,同樣會攻擊人體內生長較快速的細胞,像血球、頭髮或黏膜等,所以血球下降、掉髮或拉肚子,都是常見的副作用。
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,美國從一九九一年推動全國飲食防癌運動(5-A-DAY Campaign),初期推廣一天吃五份生菜沙拉,後期宣導每天至少吃五種新鮮蔬果,藉以改變美國人大量肉食的飲食習慣。這項作法的防癌成效卓著,美國人癌症死亡率已在五年前開始下降,其中尤以肺癌死亡率下降最明顯。
癌症基金會最近開始推廣5-A-DAY運動,主張一天至少吃五種以上的新鮮蔬果,計畫將此一觀念推廣到校園,落實在學校的營養午餐,並將呼籲餐飲業者增添沙拉吧,讓生菜沙拉成為外食的一部分。此外,基金會也將持續辦理防癌媽媽訓練課程,教導媽媽們如何設計多樣蔬果的菜色,並將在超市蔬果攤標示蔬果的防癌功效。
健康的飲食才有健康的身體。食物原本無害,而是攝取的內容、烹調方法、儲存方式與添加物,可能造成致癌物與正常細胞接觸、進而引發細胞病變。 | ||
|
||
美國腫瘤學者李威廉(WILLIAM LI)等科學家根據血管新生理論,研究「在飲食中加入能抗血管新生的食物,是否能刺激體內的防禦系統反擊餵養癌細胞的血管?」實驗結果發現,「某些食物抑制血管新生的效果甚至比藥物好,如大豆、荷蘭芹、大蒜、葡萄和莓類、番茄,也有一些證據顯示這類飲食能減少大約一半罹癌機率。」因此李威廉也強調食物「協同作用」的重要性,並呼籲:「重視我們的飲食,食物本身就是我們一日三次的化療。」 | ||
|
||
許多醫生告誡化療病人不要生食,是因為化療期間抵抗力較弱,怕引發感染。但用全食物精力湯養生未必只能喝生冷的。全食物精力湯可以是充滿生機的蔬果、芽苗、堅果打成的生鮮全蔬果汁;也可以是煮熟的五穀雜糧、豆類、根莖類加熱水攪打成的蔬菜泥、濃湯或奶漿,兼顧營養和熱量。進行化療和放療期間,如果白血球過低,建議不要生食,改吃溫熱的豆穀漿、濃湯或鹹粥等完全熟食的精力湯,修補化療耗損的元氣。尤其化療病人,胃口不好或進食困難、消化不良,用全食物精力湯補充營養是最理想的方法。 |
癌症發生之後,如何預防癌症的復發,就必須回到原點了解癌細胞到底是如何產生的?才能去預防癌症的再發。
癌症是一群自私的細胞族群,從演化的觀點來看,癌症可說是一群細胞高度成功地繁殖增生。細胞本身就具有繁殖增生的功能,除非是低等生物,例如:海葵、水母可免於產生惡性腫瘤。在細胞演化上會產生問題,其原因是因為適應細胞週遭的不良環境,如:老化、不熟悉的病源、不順利的環境狀態,為了存活下,只好變成癌細胞。其中衰老是佔最大的內在因素,因為衰老會導致維持身體系統完整性的能力降低,包括:協調能力、修復能力、執行能力的降低及身體原有的自然淘汰壓力降低,自然淘汰的失敗便導致癌症形成。因此,癌症其實是老年人的疾病。
大約有三分之二的乳癌發生是來自雌激素的刺激,對此族群的乳癌患者而言,能夠阻斷雌激素生成的藥物,成了對乳癌治療的關鍵角色。美國希望之城研究中心的Chen Siuan博士強調,食物本身就存在可以阻斷雌激素的成分。Chen Siuan博士近期研究的“石榴”就是可以抑制雌激素生成的食物之一,主要影響雌激素產生的成分是一種酵素— 芳香酶(Aromatase)。10年前芳香酶抑制劑用於乳癌治療並預防復發,這種芳香酶的主要功能是將雄激素轉化成雌激素,然而透過抑制這種酵素的作用,可以減少雌激素的產生,進而影響對雌激素敏感的乳癌細胞生長,達到治療及預防的效果。
化療中的癌患者最好避免食用太多生菜沙拉。中醫師方志男表示,較虛弱的患者食用青菜最好先燙過,加點核桃,腰果,薑等則能中和一般蔬菜的寒性。
中醫師方志男表示,如果體質偏熱,日常食物中苦瓜、西瓜、冬瓜、萵苣、綠豆、菊花、荷葉可以搭配,並可由中醫師處方清熱要改善,但偏虛寒者建議避免過食寒涼,以免傷及胃氣。
喝完抗癌五彩蔬果汁,接著我就會開始享用早餐,多半是三明治加牛奶,或是清粥小菜等簡單的食物,但是我一定遵守「3鹼1酸」的原則,也就是鹼性食物與酸性食物的比例為 3:1,這樣能夠使身體一直維持在弱鹼性的健康狀態。
以日常食材來說,鹼性食物多以青菜類為主;酸性食物是魚、肉、蛋和甜食等。如果經常吃太多酸性食物,身體也會慢慢變成酸性。酸性體質是毒素的溫床,身體累積過多毒素,就會容易致癌。
癌症患者與一般人的飲食原則無異,不必因為罹癌,就刻意吃素。在均衡飲食前提下,掌握少油、少鹽、少糖與高纖訣竅,「就算是披薩、燉肉,也能大口吃下」。
「抗癌怎麼吃?」是國內乳癌病友共同困擾。經營米粉羹小吃店近20年的蔡美卿,罹癌前酷愛鹹辣料理,罹癌後不敢亂吃。專家指出,癌症患者與一般人飲食原則無異,掌握少油、少鹽、少糖與高纖訣竅,以均衡為前提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