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特別企畫》
根據衛生署的統計,雖然國人罹患胃癌比例有逐年下降趨勢,但是國人發現胃癌的程度,多半屬於第三期之後的晚期胃癌,造成很高的死亡率,彰化基督教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張正雄提醒,胃癌症狀跟一般胃病很類似,所以一定要隨時注意腸胃健康,定時做胃鏡檢查,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。
胃癌一直給大家一種絕症的印象,根據統計,全世界罹患癌症病患中,胃癌人數排名第四,死亡率更高居第二;不過在台灣,罹患胃癌的人數,男性從1990年每十萬人中有二十五人罹患,到了2001年,已經降到每十萬人中有十二人,罹患胃癌人數降了一半。
台灣與一般開發中國家的情況一樣,胃癌人數都呈現下降,張正雄分析,主要是因為生活水準進步,不再像以前窮困的時代,常吃一些醃漬類、醃燻類等容易誘發癌症的食物;目前一般來說,引發胃癌最主要還是與飲食有關,但是包括抽煙、喝酒等也是危險因子。
張正雄特別強調「幽門桿菌」的危險性。一半的人都曾感染幽門桿菌,加上現代人肥胖體型多,不僅容易擠壓胃部,發生常見的胃食道逆流,讓原本常長在胃部末端的癌症,變成前端性的胃癌,他說,兩者最大的差異就在於,前端因為連著食道,很難進行手術把腫瘤拿乾淨。
張正雄認為,現代人因為工作繁忙,腸胃道狀況本來就多,像是胃潰瘍、胃炎等等,頻繁的發生讓人越來越習慣胃部的不舒服,甚至也會自己服用成藥,種種情況導致容易讓人忽略一些胃癌常見的症狀,像是上腹疼痛、悶漲、食慾不振等等,所以很多時候就這樣錯失早期發現的契機。
張正雄說,早期發現胃癌的好處,就是可以用手術方式切除腫瘤,有很大的機會可以根治,但如果拖到晚期,病灶就難以清楚乾淨,只能選擇性的處理,對癒後其實沒有多大幫助,多半只能協助病人改善生活品質。
晚期癌症病人以化學治療為主,早期使用5-FU與鉑類,近年來有新的標靶治療,可以只針對癌細胞進行攻擊,張正雄指出,新標靶藥物為口服,大幅增加方便性,副作用也變得比較低,對於體質本來就弱的病人,傷害性較好,腎毒性也低,一般來說,存活期可以延長到十個月左右。
張正雄以鄰近的日本舉例,因為胃鏡檢查的普遍,讓日本人對胃癌有很好的控制,所以他提醒,如果有胃部症狀,千萬不要以為吃點胃藥就沒事,這些症狀可是很重要的警訊,一定要趕緊到醫院進行檢查,才能有效防治胃癌的發生。
from 聯合新聞網2008.07.18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