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胃部的惡性腫瘤包括胃腺癌、平滑肌肉瘤、胃淋巴瘤等種類,其中胃腺癌也就是俗稱的「胃癌」,占所有胃部惡性腫瘤的90%。 

胃癌的發病平均年齡在五十至七十歲之間,男性胃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約為女性的兩倍。胃癌的發病是多種因素造成,其中環境因子扮演吃重角色。食物經鹽醃或煙燻往往可產生大量硝酸盬衍生物,可能是飲食致癌的主因,多食用新鮮蔬果、維生素C、胡蘿蔔素和鈣質,有保護作用,抽菸和喝酒則會增加胃癌的發生。 

此外,有越來越多流行病學及動物實驗證據顯示,幽門桿菌可能與胃癌的發生有關,不過是否清除幽門桿菌可以預防胃癌發生,仍需進一步大規模臨床試驗證實。其他如萎縮性胃炎、曾接受胃切除超過十五年的病人等,胃癌發生機會較正常人高。 

胃為中空器官,早期胃癌症狀不明顯,與常見的消化性潰瘍不易區別,即使到了晚期,症狀也是模糊且不具特異性,常見的症狀有上腹痛、食欲不振、體重減輕、貧血、嘔吐及解黑便等。 

內視鏡檢查和上消化道攝影,是胃癌診斷的兩大利器,尤以內視鏡診斷再加上切片檢查最佳,正確率可高達95%以上。 

手術治療的目的,大致可分治癒性切除及非治癒性切除。除非有禁忌症或已有轉移,應先考慮以根治為目的之治癒性切除。傳統的胃癌手術以進行部分胃切除和全胃切除兩種,並合併淋巴清除,切除的範圍主要以腫瘤的位置和安全距離來考量。一般而言,上部胃癌行全胃切除術,下部胃癌則可行部分胃切除術。 

相較於美國及大多數歐洲國家,對於同期的胃癌,日本的治療成績明顯較好,有些學者推測,可能因為日本的手術採取較積極的局部淋巴結清除,且由經驗豐富的胃癌腫瘤專家執行所致。在台灣,因為外科醫師許多是師法日本,因此同一期的腫瘤手術結果也與日本相近。 

國人沒有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,害怕胃鏡檢查及手術,所以胃癌常在晚期才被診斷出來,40%-50%的病人因局部晚期或遠端轉移,診斷時已無法手術治療,即使是可切除的胃癌,仍有40%病人在術後復發。 

手術後輔助性化學治療在胃癌的角色,已經有許多的研究,但結果卻相當不一致,所以,術後輔助性化學治療至今並非標準治療。對於轉移的病人,化學治療相較於支持性治療,已證實可有效緩解症狀及延長存活時間。另外,分子治療的特點是攻擊癌症細胞特有的訊號傳導途徑及血管新生,因此對於正常細胞影響小,副作用遠低於傳統化學治療。

 

from 聯合報 2005.05.01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nticancerinfo 的頭像
    anticancerinfo

    防癌飲食抗癌飲食

    anticancerinf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