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腸直腸癌除了飲食影響外,有十五%是由於遺傳所導致,一名五十歲男性病患由於感冒久咳不癒,進一步體檢時發現結腸有腫瘤,再化驗又發現淋巴、主動脈和脊椎神經已有轉移現象,在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陳周斌主治醫師建議下,使用化療搭配標靶藥物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,已將病情有效控制。
陳周斌表示,病患在治療上可能因副作用而停藥,醫師調整傳統化療劑量,搭配標靶藥物足量使用,副作用減輕讓病患順從性提高,提升治癒率。目前化療藥物選擇上,可透過KRAS基因檢測進行評估,KRAS基因野生型的病患,使用標靶藥物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加上化療,在CRYSTAL研究中顯示出,可延長患者存活期到23.5個月。
早期大腸癌可透過手術切除,五年存活率相當高,但約有二成到二成五的患者出現肝轉移,這時治療方式更重要,除了在病情惡化前控制癌細胞,並評估能否切除轉移部位。至於大腸癌標靶治療,陳周斌醫師形容:「如同長有雜草的花朵,標靶治療可以將雜草去除並保留花朵本身,化療卻是同時將花朵與雜草一起拔除。」
陳周斌表示,目前健保給付於第三線的治療,療效也十分顯著,據陳醫師統計,第三線治療18周後,仍有近五成的病患能有效控制,然而大部分的病患卻因為經濟負擔而未能持續使用令人惋惜,若健保能夠延長給付,甚至提前至第一線給付,還能有機會縮小腫瘤,增加手術切除可能性,讓更多病患成功抗癌。
from 台灣新生報 2011.12.15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