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宮肌瘤為女性常見的良性腫瘤,在中醫觀點屬於癥瘕、積聚的一種,好發於子宮體。署立新竹醫院中醫科醫師彭姵綸說,35歲以上的婦女,約20%有大小不等的子宮肌瘤,一半以上患者不會感覺不適。 

多數婦女發現子宮肌瘤,多半是無意間摸到下腹有一腫塊或突起,或月經量過多、頻尿、腰痠痛、經痛、白帶、經來淋瀝不止或不孕、貧血等,到醫院檢查才發現。 

血瘀氣滯 不宜冒然補血 

彭姵綸說,肌瘤大小與罹患時間長短有關,它是一種持續性擴大的病症,不至於短時間致命;不過,停經後因荷爾蒙刺激減少,肌瘤多會逐漸萎縮,許多人常在月經後,自行服用四物湯,反而容易導致肌瘤長大。 

彭醫師說,中醫理論談子宮肌瘤,是氣血兩虛,子宮部位血瘀氣滯,終久肌腫不去而產生肌瘤,有四種成因: 

1.氣滯血瘀:因情志抑鬱致肝氣鬱結,肝氣功能不彰,使氣滯血瘀,積於子宮成癥瘕。

2.氣虛血瘀:因長期體力透支過勞,致氣虛血弱,體內氣血運行停滯,日久則血瘀。

3.痰瘀互結:體型肥胖者通常痰多濕氣重,且易滯於體內,體液運化失調,痰積於子宮,日久成癥瘕。

4.寒凝血瘀:經期、產後受寒邪入侵,邪正相搏,結於腹中,牢固不移,是為癥瘕。

所以,婦女不宜冒然補血,卻沒調身體的氣,使血積成肌瘤,最好找合格中醫師調整體質,不宜自行購買中成藥,增加肌瘤發生率。 

減少復發 可用中藥調理 

彭姵綸說,臨床上子宮肌瘤會復發,服用中藥調整體質,可大幅減少復發機會。她曾診療過一位36歲的病患,西醫手術後,半年內又長出新的。 

術後治療,需配合病人體質和病情,她說,一般可用消癥軟堅的中藥夏枯草、生牡蠣、昆布、海藻、丹參、莪朮、鱉甲、穿山甲、三棱等,來活血化淤、化痰散結、補氣益腎,如兼有血瘀、痰濕、體質虛弱、脾腎不足,可加配以下藥材一併治療。 

血瘀:症狀是月經量多、帶血塊、色黑,狀如針刺,積塊固定不移,可用加減桂枝茯苓丸;長期服用此方,會使肌瘤變小。主因桂枝辛溫通腸、通血脈消血;赤芍活血開陰結;茯苓益脾補氣、導藥下行;牡丹皮、桃仁活血去瘀,消癥散結。

氣滯:經期長、痛經,白帶增多或經前乳房或小腹脹痛、情緒不佳、易怒等,可用加味逍遙散。

痰濕:多形體肥胖,平素多痰,加半夏、茯苓、浙貝母、天花粉、陳皮、蒼朮以化痰散結。

體質虛弱:可再加入黨參、黃耆、白朮、續斷、牛膝、桑寄生、杜仲,補氣益腎,扶正祛邪。

脾腎不足:經期長或崩或漏,經色淡,腹積塊,腰痠氣短,尿或多或少,腹瀉或便秘,用六君子加右歸丸。 

穴道療法 依症狀加取 

主要穴位:關元、足三里、血海、太衝、三陰交。

月經量多:加取脾俞、內關。

月經不調:再加腎俞。

帶下量多:加帶脈、氣海

腰痛:加取命門。

 

 

from 元氣周報 2010.12.13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nticancerinf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