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癌症每年都佔據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一位,所以許多人都會聞「癌」色變,但是癌症其實也是可以預防的,特別是「大腸癌」。台大醫院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林本仁強調,大腸癌是標準的「癌」從口入,平常一定要注意增加蔬果攝取,減少高油、高脂等精緻化食物,自然可以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。

一般而言、與大腸癌相關的危險因子包括:年紀、易長息肉、家族史、身體活動量小、飲酒與抽菸、潰瘍性結腸炎與克隆氏腸炎等等,但是越來越多研究顯示,大腸癌與飲食習慣有關,例如吃得越高油、高脂與低纖維者,罹患大腸癌機率也會相對增加。

而國人罹患大腸癌比例逐步上升,正與飲食西化關係密切,特別是國人偏好「精緻」化的飲食,但這類飲食多半纖維量都偏低,造成腸胃道功能低下,所以要預防大腸癌,第一步就是改變飲食習慣,以高纖低脂為主,蔬菜水果更是重要,林本仁表示「就像國民健康局一直再推廣的健康五蔬果觀念,每天都要有足夠的攝取量,自然可以遠離癌症威脅」。

除了飲食和生活習慣的改變,早期發現也是很重要的防治方式。目前針對大腸癌的篩檢,國民健康局有提供「糞便潛血」檢驗,林本仁建議,最好每年都要檢查,如果一旦發現,就應該趕緊進行更準確的大腸鏡檢查,可以讓醫師掌握最精確的大腸狀況。

目前研究顯示,大腸癌多與大腸息肉有關,所以做大腸鏡還可以到觀察息肉生長狀況,甚至還可以取得組織切片進行病理檢查,一般來說,息肉要變成大腸癌約需十年,所以大腸鏡至少十年需進行一次,但這必須依照個人狀況,由專科醫師判斷到底應該多久進行一次大腸鏡檢查。

對於大腸癌的治療,一般都以開刀為主,但是開刀之後仍舊有四成的復發率。在台灣地區,目前發現的大腸癌期別數,七成的病人多在2~3期,所以除了開刀治療外,仍需搭配輔助性的化學治療,防止大腸癌擴散與復發。

化療療程需進行十二週,可以採取靜脈針劑注射,病患可能需要住院,但繁複的注射與住院手續經常讓病患與家屬苦不堪言,所幸現在部分的針劑(如5FU)已經有口服藥物可以取代,增加了病患化療的方便性與接受度。林本仁解釋,不管用針劑還是口服,療效都一樣,只是口服藥物單價較高,是比較大的缺點。

除了一般化療,目前也有兩種標靶藥物,可以讓第四期的大腸癌病患使用,但健保在第一線的化療都沒有給付這兩種標靶藥物,病患平均一個月需要自費花上十萬元不等。根據研究,一般化療反應率可以達到六~七成,加上標靶藥物則可以提高到八成以上。林本仁強調,對大腸癌病患來說,目前治療有很好的進展,千萬不要聽信偏方,導致病情延誤,反而得不償失!

from 聯合新聞網 2008.12.11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nticancerinf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